为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积极落实扬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颐养社区建设的评议意见,按照全市颐养社区建设实施计划要求,圆满完成2024年度颐养社区建设任务,有效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制定本计划。
一、年度目标
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创新型养老服务新模式,努力打造“颐养经开”服务品牌。2024年,按照“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标准,新建颐养社区7个。
二、主要任务
(一)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网络
1、推动养老设施均衡布局。根据《扬州市居住区配建补齐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推动新建居住区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补齐既有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规范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移交和使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环境条件等因素,配合做好《扬州市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责任部门:各镇(街道)人民政府,牵头部门:区建设局、区城乡局、区发改局、区资规分局。以下任务均需各镇(街道)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改善居家社区安养环境。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设家庭养老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安装,助力“原居享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小区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工作,打造宜居适老住区。对1个已申请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题,全面“梯”升幸福。在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牵头部门:区城乡局、区建设局、区发改局)
3、统筹推进农村设施建设。改造提升2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对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对前期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专项检查评估,确保运营质态达标。(牵头部门:区城乡局)
4、推动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指导区内养老机构严格按照《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DB32/T4457-2023)探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落实服务规范。(牵头部门:区城乡局)
(二)有效提升养老供给能力
5、构建多元助餐服务体系。大力推动老年助餐对象全覆盖、布局全方位、服务全场景、保障全要素、监管全流程,实施个性化、精细化、人文化的助餐服务,新建或改造提升社区助餐点1个。打造“邻里食堂”助餐品牌,因地制宜通过建设镇(街道)中央厨房、村(社区)助餐点、开放养老机构和单位食堂、餐饮企业连锁、餐饮商户挂牌、流动餐车送餐等形式,探索多种助餐服务路径。对老年助餐点实行统一备案管理,统一认定挂牌,统一服务标识,强化综合监管。动员养老机构及助餐点积极参加全市老年人营养餐大赛,不断提升助餐服务水平。(牵头部门:区城乡局)
6、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进一步加强组织评估,精准界定服务人群,依托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ABC三类对象数据库,运用电话问候、视频连线、上门探访等方式进行定期巡访,做到有名册、有台账、有平台、有记录、有措施,积极拓展“互联网+养老”在探访关爱中的应用,提升关爱服务效能。利用报警应急物联网等设施设备,守牢安全底线。2024年,为不少于1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报警应急物联网等设施设备。(牵头部门:区城乡局)
7、推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面增效,按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服务清单和服务标准,重点为80周岁及以上高龄、经济困难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优先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急需的养老问题。规范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应评尽评。(牵头部门:区城乡局)
8、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养老护理员全员轮训,同时注重培训质量、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实现在岗养老护理员技能认定通过率达60%。聚焦技能提升,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鼓励积极申报养老护理职称评定,畅通人才晋升通道。建立银发顾问工作机制,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牵头部门:区城乡局、区人社办、区财政局)
9、引导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加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培育,推动示范企业连锁化运营辖区日间照料设施和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助力养老服务更专更优,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牵头部门:区城乡局、区发改局)
(三)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10、丰富机构医养结合模式。支持由医办养,探索引导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养老照护专区、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双向”转区通道;鼓励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支持由养设医,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嵌入式机构,内设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或社区门诊室,推动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为医康养护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机制;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医保结算方式,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区城乡局、区医疗集团)
11、提高居家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独居、空巢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实现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稳定在60%以上,5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约上门等服务。(牵头部门:区医疗集团)
12、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健康知识和中医养生文化,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强化预防保健,扎实做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完善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2024年,全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人数达27430以上。(牵头部门:区医疗集团)
13、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深化和拓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加强长期护理服务监督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医养结合背景下完备的长护险实践体系。(牵头部门:区医疗集团)
(四)营造社会尊老敬老氛围
14、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围绕“益智乐老”,积极发挥老年大学引领辐射作用,建设面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点);推动老年教育课堂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镇(街道)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达100%。整合现有资源统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高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参与率和质量。加快推进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建设,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等事业,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牵头部门:区组织部、区教育集团、区医疗集团)
15、培育孝亲敬老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教育引导市民自觉承担老年人赡养义务,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走访慰问、权益维护、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严厉打击以各类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犯罪,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牵头部门:区党政办、区政法委、区城乡局、区医疗集团、区公安分局)
16、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素养。以数字化赋能适老化,激发老年群体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内生动力,依托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提供培训和志愿服务,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1500人次。大力宣传和倡导智慧助老,为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进程营造包容、互助的社会环境。(牵头部门:区党政办、区工信局、区城乡局、区医疗集团)
17、发挥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作用。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生命体验馆、防灾减灾和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廊。区红十字会主动联系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应急救护培训、养老照护培训等专业团队,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普及自救互救、防灾减灾、逃生避险、养老照护、卫生健康等知识,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充分发挥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作用,定期组织义诊活动。(牵头部门:区医疗集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颐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颐养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推动颐养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加大资金保障。继续实行市、区两级经费分担机制,保障颐养社区建设。指导各级养老服务财政经费向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购买服务等重点项目倾斜。拓展资金募集渠道,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比例,引导社会资本和慈善捐赠资金投入颐养社区建设。
(三)注重典型宣传。通过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广泛宣传颐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突出典型、先进经验等,进一步扩大颐养社区建设影响力,塑好建设品牌,形成广泛参与的共建局面。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建设工作跟踪指导,采取定期检查、专项考核的方式,确保颐养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须每月将检查和进展情况报送区城乡局,由区城乡局将进展情况及时汇总报送至市民政局及市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平台。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