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建设内容。到2025年,全市建设18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粮食总仓容达470万吨以上。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规划确定目标和建设时序,做好项目储备,2021-2022年以新建项目为主,2023-2025年侧重老项目区改造提质。重点加强对粮食主产县的投入,项目安排向盱眙西南岗片区、渠北片区、涟沭结合部片区倾斜,积极支持盱眙县、金湖县丘陵片区项目建设。坚持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结合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应适度规模经营、“宜机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大力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再配套”的建设新机制,通过几年连续投入,建成规模连片、配套齐全、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统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田生态保护。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管理。落实“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必须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粮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占用审批,经依法占用高标准农田的应及时补充。
(二)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对水稻、小麦粮食播种总面积20万亩以上6个县(区)进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鼓励开展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夯实水稻育插、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基础环节,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向育种、初加工机械化环节拓展,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构建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为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强化县域统筹,明确田间道路、桥涵洞、田块和农业设施大棚等“宜机化”要求,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水平,提高机械化生产适应性。培育建设一批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提高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服务水平。倡导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大力支持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农机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试验示范关键环节田间作业无人装备,突破主要环节生产田间无人化作业,集成粮食生产全程田间作业无人化技术,为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机械化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三)提升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水平。支持淮金粮食产业园、盱眙港口粮食和物资产业园、洪泽湖粮食物流园等粮食产业基地和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粮食产业(物流)示范园区,推动粮食产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期间,将“产粮大县奖补资金每年不低于50%用于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信息化、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建设”纳入市对县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采取建新拆旧、扩建改造等方式,逐步淘汰一批小、散、弱库点,年均新增仓容不低于10万吨。积极引导粮食仓储企业应用现代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实现粮食保质保鲜、“常储常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库存粮情、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等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预警和处置效率。
(四)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支持“苏米”品牌创建发展,引导优质企业申报“水韵苏米”品牌授权。进一步做优做实“淮安大米”产业。支持并依托产品优势突出的“淮安大米”品牌授权企业,大面积推广种植优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附加值。引导粮油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建立网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开拓。借助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国际粮油精品展、“淮安大米中国行”等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淮安粮油产品宣传推介,扩大淮安粮油产品市场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市县要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推进机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运营管护、改革创新等工作。加强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工作力量。
(二)强化投入保障。市、县财政部门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事项,加大投入。根据建设任务、标准和成本变化、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按规定及时落实支出责任,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绩效管理。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资金投入联动机制。
(三)强化协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人民银行、银保监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做好项目建设、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管理、设施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协同推进。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